他曾与死神咫尺相望,却以钢铁意志轻描淡写;康复路上的千难万险,皆在他的咬牙坚持中化为传奇。十年军旅栉风沐雨,炼就他不屈的脊梁;一场为爱而起的推拿,让他的深情与医术一同开花结果。承袭祖法又踔厉创新,他独创的“推筋压血”技法,如暗夜星光,照亮无数人的健康之路。他,便是刘景宝——一位从沂蒙大地走出来的钢铁硬汉,似山崖青松傲然挺拔,若路边小草默默奉献,像清晨暖阳温暖一方天地。
相识是缘(左王昕、右刘景宝)
2022年6月5日上午十时,缘道缘保健室里,刘景宝正专注地为患者推拿,指尖的力道里藏着数十年的匠心。谁也未曾料到,死神的阴影正悄然逼近——脑溢血猝然发作!120的警笛声划破长空,他被紧急送往临沂市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如惊雷炸响:出血量达27毫升,距离需要开颅引流的危急线,仅差3毫升!医生凝重地告知,这是脑基底节中度出血,虽因年轻建议保守治疗,但大脑水肿期漫长,常规恢复需住院15至30天,后续康复更是要历经三到半年的煎熬。
感悟人生
次日上午十一时,昏迷24小时的刘景宝终于睁开双眼。那24小时,于他而言恍若隔世,仿佛在黑暗中跋涉了数十年;但清醒的第一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上有年迈父母,下有贤惠妻子和年幼子女,自己绝不能倒下!转入普通病房后,他静听医生叮嘱,压下所有焦躁,用军人的自律配合治疗。别人依赖胃管进食,他咬牙练习自主吞咽,只为尽早拔掉管子;医生建议保留尿管,他却坚持三天后移除,哪怕身体的不适如潮水般袭来,也硬生生扛了过去。医院推荐的针灸与康复方案,他婉言拒绝——他要靠自己的意志,闯出一条更快的康复路。他忍着剧痛练习坐起、倚墙站立,还总笑着和医护人员打招呼,那抹笑容里,藏着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住院仅六天,他便带着尚未痊愈的身体,毅然出院。
思考人生
出院第四天,缘道缘保健室的门再次被推开。人们惊讶地发现,刘景宝回来了——彼时的他,说话含糊不清,右腿一瘸一拐,每走一步都像在与身体较劲,右半边身子更是麻木得几乎毫无知觉。“我想在工作中康复。”他笑着说,语气轻描淡写,却让在场的人红了眼眶。右手无法用力,他便改用左手推拿,还主动提出那几日“免费服务”。推拿时,钻心的疼痛让他冷汗浸透衣衫,可他始终面带微笑,与患者谈笑风生,将所有苦楚悄悄藏起。
风华正茂
6月26日,距脑溢血发作仅21天、出院刚15天,刘景宝的声音已清晰如常;7月6日,他走路时若不细看,竟与常人无异。这份奇迹的背后,是无人知晓的艰辛:每天坚持两小时步行训练,手臂绑着沙袋练臂力,深夜对着镜子练习说话,亲人为他按捏麻木的肢体时,他还在琢磨如何调整动作……7月7日,他正式恢复推拿工作;7月23日,那个健硕挺拔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保健室,谁能想到,一个半月前,他还在生死线上挣扎?
康复训练(一)
这位创造奇迹的汉子,本是莒南县相沟镇西王祥村的普通少年。1994年12月,18岁的刘景宝穿上军装,走进济南军区总医院推拿保健科,开始学习战地推拿。学成后,他在济南军区司令部机关医院任职,为在职干部、离退休老干部服务,先后为4位中央委员、17位将军推拿保健,上千名官兵曾在他的指尖下缓解疲惫、恢复活力。十年军旅生涯结束后,他转业回到临沂,继续为老干部服务,还与地方医院开展合作。
康复训练(二)
而他的爱情故事,也与推拿紧紧相连。当年,经部队首长牵线,他与一位姑娘相亲,却在之后没了下文。刘景宝不甘心,托媒人打听才知,姑娘的父亲重病住院,甚至有瘫痪的风险。他立刻买了礼品前去探望,看到老人痛苦的模样,他主动提出:“叔,我会推拿,让我试试吧!”从那以后,每个下班后的黄昏、每个节假日的清晨,他都会出现在病房里。第一次推拿后,老人久违地舒了口气;三四次后,老人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小刘”的到来。两个月后,奇迹发生——老人不仅能坐起来,还能慢慢走路!曾经收治老人的医院回访时,连连惊叹“这是奇迹”,还专门登门向刘景宝请教。
康复训练(三)
这份奇迹的背后,正是刘景宝独创的“推筋压血”技法。它融合了祖传推拿的精髓与战地推拿的实用,以“通经络以养脏腑,调气血以润肢节”为核心,将中医理论化作指尖的温度。在中医里,经络是“内灌脏腑、外营肢节”的生命通道,气血是滋养身心的能量源泉——经络淤堵,则气血不畅;气血不足,则脏腑失养。刘景宝的“推筋压血”,正是精准击中“经络淤堵”的症结:“抓筋”时,他的手指能精准找到因寒湿、劳损形成的筋结,以恰到好处的力道将其揉散,让被压迫的经络重归通畅;“压血”时,他引导气血顺着经络流转,如同为干涸的土地注入清泉,让脏腑得以滋养,肢节得以灵活。
推筋压血(一)
一推解痛,善暖人心。“推筋压血”四个字,是“无量圣手”的核心技艺。无需复杂流程,只需一双巧手精准施力,便能化开颈肩的紧绷、揉散腰背的酸痛,在“一推就好”中悄然消散。这双手不仅解身体之痛,更藏“德善余庆”的初心。以善为念,用技法传递温暖,既为他人驱散病痛,也让善意在掌心流转,成为无数受疼痛困扰者心中的慰藉。
推筋压血(二)
那些来找他调理的人,不用打针、不用吃药、不用针灸拔罐,却总能带着舒展的笑容离开。有人多年的肩颈疼痛消失了,有人手脚麻木的症状缓解了,更有人说“不仅身体舒服了,连精神头都足了”。这便是“推筋压血”的魅力——它不止缓解表层的疼痛,更能改善组织器官的营养供应,让人体新陈代谢保持旺盛,真正实现“经络一通,百病解除”的愿景。
推筋压血(三)
如今的刘景宝,已过知天命之年。经历过生死,他戒掉了喝酒的习惯,收敛了急躁的脾气,待人接物多了份从容与温和。工作之余,他常免费为邻里推拿,有人问他图什么,他说:“我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知道健康多重要。能让我的手艺帮到别人,就是种善因、积善果。”生活的压力从未远离:岳母小脑萎缩,妻子需常年照料;大儿子读大学,小儿子刚上小学;单位效益一般,父母年事已高……可他从未抱怨,总是把笑脸留给家人,只在独自抽烟时,才悄悄卸下肩上的重担。
闻望问切
从生死边缘的绝地反击,到妙手仁心的济世情怀,刘景宝用半生时光,书写了一个普通人的不凡。他不是医生,却用指尖的温度治愈无数病痛;他不是英雄,却用钢铁意志诠释了“自胜者强”的真谛。这份从苦难中淬炼出的坚韧,这份在平凡中坚守的善良,早已超越了推拿技法本身,成为照亮他人的光——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心怀希望、咬牙坚持,便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只要心怀善意、乐于奉献,平凡的人生也能绽放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