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知青 震撼共鸣 纪录片《我是知青》在上海大光明影院首映,我回沪探亲期间,非常幸运赶上机会,观看到了影片,观后颇有同感,令人震撼,回味无穷。 《我是知青》追忆了50年前上海的中学生自告奋勇报名,奔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情景,描述了后知青时代的八连知青的蹉跎岁月,坎坷人生。镜头始终对准的是最普通,最底层、也是最善良的平民百姓。60分钟的片子,记述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事,但给人留下了的印象却是清晰深刻,难以忘怀的。纪录片用八连几位知青真实故事,浓缩了那个年代的跌宕人生,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 在放映过程中,位于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西路大光明电影院1号厅,始终没有一丝嘈杂,人们是在屏气凝神中噙着泪花,甚至是饱含热泪看完《我是知青》的。展映活动中,还播放了宣传片《怀念杨晓沪》和音乐短片《祖国不会忘记》。 ![]() 我也曾是一名知青,那个年代给我留下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满满的正能量。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任劳任怨。在生活的逆境中,我从不抱怨人生,健身,读书,写稿,从不懈怠,续写自己的平凡而充实的人生。 ![]() 1969年4月,笔者曾在那激情燃烧的蹉跎岁月中,响应号召,从上海奔赴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雷公山下,清水江畔插队落户,也是共和国3,000万知青中的一员。同当地父老乡亲同呼吸共命运。红土地深埋了我们杏花春雨的青春梦想,也掩埋了刻骨铭心的苦难与憧憬,历经十年的青春年华奉献在了苗乡侗寨…… 在1976年,我毕业于贵州凯里农校,带着积累的精神财富和满满的正能量,来到原籍山东临沂兰山大岭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党的培养下,1979年3月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4年晋升农艺师。在基层工作近30年,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心中想着农民,嘴里念着工作。我深深体会到,干工作光凭热情还不够,还必须具备一套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因此在学习上狠下功夫,勇于实践。多年来我学习《作物栽培学》、《山东农业科学》北方本上下册、农业广播学校教材,还自订了“植物保护”、“山东科技报”等刊物。在实际操作中,有了用武之地。如召开现场会、印发技术资料、病虫害综合防治。在担任科委工作期间,先后推广水稻专用肥、棉田助壮素、化学除草和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等。我写的《临沂市35万亩夏玉米丰产技术》,获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我参与撰写了三篇论文,分别在化学工业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农药》、江苏省农科院杂草研究中心《杂草科学》几家专业刊物发表。 ![]() 岁月如歌 唱响沂蒙 在努力干好农技推广的同时,面对乡镇领导期盼的目光和重托,我毅然挑起新闻宣传通讯报道工作,在这条战线上摸滚扑打了十几年。怀着对这项事业的执着的追求和热爱、创作灵感和悟性,我深入基层,捕捉信息,十余年风风雨雨,无怨无悔。我发表的稿件和作品近千篇,做到了报纸见字,电视有影,电台有声的全方位立体宣传。《大岭镇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让科技在高效农业中唱好主角》、《情系绿色田园》、《让青春在这片土地上闪光》等文被新闻媒体临沂人民广播电台,报社,区委区政府《兰山信息》、《政务信息》报道播出。 辛勤的耕耘,换来硕果累累。10余年不遗余力精心投入,得到各级领导一致认可,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信息工作者。所在乡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 ![]()
(马永清)
(责任编辑: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