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笑声爽朗,健步如飞,豪气干云,王世画先生洋溢着山东人义薄云天的豪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披荆斩棘,上下求索,精益求精,王世画先生制印人的孜孜不倦让人钦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巧借天工,不拘一格,匠心独具,王世画先生制砚人的风采光彩夺目。华夏文明的传承,沂蒙精神的沐浴,父亲艺术的熏陶,见证了他的匠心之路! 大师风采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齐鲁红都,琅琊故郡,历史悠久的莒南县人杰地灵,卧虎藏龙。经由临沂市工艺美术大师王世勇先生介绍,我有幸结识了他的同胞兄弟——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王世画。 启功先生题词“业精于勤” 沈祝华先生题词“巧借天工” 初见王世画先生是和临沂电视台的朋友王付刚先生一起去的。王世画先生住在美丽的沂河之畔,他声音洪亮,身体健硕。因为在电话和微信里都已介绍过,见面后,我们自报家门,他便陪同我参观他的工作室和展览室。时空切换,我们好像来到了一个工艺品博物馆,顿觉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王世画先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介绍作品时又饱含深情,陶醉徜徉于艺术世界。几位领导人和艺术大师的题词,彰显了王世画先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行业地位。 张传旭先生题词“金石可镂” 刘红军将军题词“国砚生辉” 二见王世画先生是和一位艺术同行一起去的。他同样陶醉于王老师的艺术王国流连忘返,而我也再一次领略了王老师的艺术魅力,喜爱之余,又从理性的角度、审美的角度去感悟,去品评。从一件件作品中,我追寻他的匠心,初心和神韵。同去的朋友对王老师十分佩服,希望拜王老师为师,王老师当即就爽快答应了。 三见王世画先生,是在一个艺术沙龙上。都是文艺圈的重量级人士,中心话题自然是谈艺术。王世画先生笑声爽朗,傲而不骄。他自带主角光环,却彬彬有礼,礼贤下士,笑谈文艺界的掌故,探讨艺术发展,商讨新书新闻发布会的举办。王世画先生健谈、坦诚,别人赞扬他的艺术成就,他哈哈一笑,谈到别人的艺术,他都给予褒奖和鼓励。 王众音先生题词“流光溢彩” 亦师亦友(右王世画先生,左王昕先生) 在外面,王世画先生是德艺双馨的工艺美术大师,在家人眼里,又是什么形象呢?在妻子眼里,王世画是痴迷于雕刻艺术的呆子,为了一枚印章,一方砚台,他如痴如醉,妻子是他的“头号粉丝和拥护者”,没事就一起探讨这些收集回来的石头。在女儿眼里,他是个“石疯子”,“刻板、坚硬、不圆滑,而且一直都是”。她小时候时常觉得,在爸爸眼里,石头比她重要。如今人到中年,她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也慢慢理解了爸爸。爸爸爱家,爱妈妈,爱女儿,更爱艺术。能取得如今的辉煌成就,爸爸付出了比常人要多几倍的努力! 印章欣赏——江山多娇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漫步从头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回首四十年的篆刻之路,王世画先生犹如经历了一次艺术长征。 王世画先生出身于工艺美术之家,父亲和三个哥哥都从事过工艺美术工作。父亲王维祥,字丹云,1931年3月出生,山东省莒南县十字路镇富源居人。1946年3月参加工作,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临沂地区工艺美术公司书记、经理兼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临沂地区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1985年离休后,继续从事工艺美术,研究根木石雕,传艺后代。王维祥先生是临沂工艺美术的领路人,石刻、根雕、绘画、诗词都有很高的造诣,多篇地质学论文在国际、国内发表,参加过莒南县县志编写,主编了村志《富源居志》。其二子王世勇、四子王世画一直都从事工艺美术行业,孙辈中也有多人习画擅艺,其家庭被誉为“工艺美术世家”,后继有人。一九六八年,王维祥先生曾协助毛主席批示单位王家坊前村发展石雕生产,传授技艺,带动全县几十个村发展石雕生产,出口换汇,增加群众收入,支援国家建设,成绩突出。莒南县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石雕艺术之乡”,王维祥是带头人,是最初传授技艺的老师。 印章欣赏——百家姓 王世画先生从小聪明伶俐,调皮好动,对父亲的雕刻艺术情有独钟。父亲不是让他们兄弟几人读书、写字、画画,就是让他们用泥巴捏制各种泥塑。在父亲的严格督导下,他的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宝贵时光与知识相伴,与艺术相随,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最初的艺术启蒙。父亲就是最好的老师和榜样:作人,永葆初心,堂堂正正;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追求艺术,孜孜不倦,从书本上学习丰富的知识,从实践中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凭借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技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王世画先生无论是在罗庄美术陶瓷厂,还是在临沂地区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工作环境和创作类型的变化,让他对绘画、篆刻、制砚等艺术均有涉猎,这也为他日后成为工艺美术大师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基础。 1991年,王世画先生开始专心投入到鲁砚制作和印章篆刻中。中国印、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中国印章分阴阳、道天地、启生死、藏神明,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的基本元素,是中国古人修身养性之名器。王世画先生迷上了印章,搜集有关印章的一切知识。从印章的历史沿革,不同分类,材质,文字选择,审美追求,艺术价值等各方面,全面了解,深入钻研。 王世画先生学习印章从秦汉印入手,遍览秦石汉印,徜徉在远古的烈烈雄风和金戈铁马演绎的峥嵘岁月。日积月累,心慕手追,王世画先生的制印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他说,印章种类繁多,基本上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类;按所篆刻的内容来分,主要分为名章和闲章;印章的美学价值有艺术美和印章的材质美两方面,艺术美则可分化成四个部分:印文、印款、印谱以及印饰。他告诉笔者,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综合起来细细品鉴,慢慢欣赏。 印章欣赏——二十四节气 王世画先生远学秦汉,近学吴昌硕、齐白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印章线条千变万化,却贯穿着金钩铁画的铮铮铁骨,凛然正气,如奇峰峻岭,又不失俊秀灵动。线条的变化源于刀法的变化,单刀赴会,双刀并用,冲刀冲刺,切刀纵横,心随意动,意转刀移,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刻印时,王世画先生心无旁骛,沐浴在神圣艺术的光环中,沉浸在创作的愉悦中。 王世画先生说,篆字是以“形”为中心发展而成,虽然后来已经变为“意象”,但探其本源,总有形的影迹可循,所以篆字从一开始就具备美术性。王世画先生广泛搜集各种材质的先秦文字,加以研究,求其本源。他的印章以深厚的书法和绘画艺术为底蕴,把他的崇高品格、哲学理念、人生感悟倾注而下。化笔为刀,方寸之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说,“无一讹笔”是保证印文具备鉴赏价值的重要前提。印文章法的基本要求是平衡、老实、大方、端正,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位置安排和整体布局的方法要符合情理,能给人以高品位的享受。 王世画先生在雕刻每一方印章时都会精心选择材质,反复研究所刻文字的笔画、结构和疏密关系,再选择铁线篆、鸟纹、云纹、鱼纹等合适的字体加以篆刻。王世画先生冲刀一泻千里,如屠龙刀斩下,痛快淋漓;切刀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一步一个脚印,如同书法中的涩笔,能表现出遒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气象。看他创作,是一种艺术享受。 王世画先生从业四十年,制印上万枚。他不仅为众多领导人、书画名家制印,还创作了雕刻作品《千字文》、《二十四孝》、《三十六计》、《二十四节气》。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荣誉称号,就是对他卓越艺术成就的认可和褒奖。 印章欣赏——二十四孝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盛名之下的王世画先生低调内敛,平易近人。他让人信服的不是众多耀眼的头衔,而是独具特色、巧借天工的近万方印章和上千块砚台。他总说,大师是谬赞,终究我还是个匠人,作品才是关键。 名砚欣赏——燕归来砚 名砚欣赏——推磨砚 王世画先生,字艺舟,三圣故里人,毕业于山东临沂教育学院美术系,篆刻、制砚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石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宝玉石协会理事、临沂大学特聘教授。曾任临沂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艺美术公司法人代表,荣获首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荣誉称号。由本人创立的“王世画大师工作室”被山东省轻工集体企业联社、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轻工纺织工会委员会三部门确定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作品曾在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曾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天皇和日本原首相宫泽喜一、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嘹望》、《人民中国》、《沂蒙风流》等曾对个人从艺经历及作品予以报道宣传,个人资料被编入《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 名砚欣赏——女娲留石砚 名砚欣赏——人之初砚 王世画先生作品《新篁砚》获全国工艺礼品博览会金奖,《琅琊砚》在首届孔子文化节上获二等奖。作品荣获“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中华精粹博览会最高奖;作品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出版的《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作品集》;发明琅琊石刻腐蚀工艺获临沂地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省科研成果三等奖,填补国内空白,被编入《中国技术成果大全》。作品先后荣获国家级及省级奖项二十多次,被授予“全国青年优秀工艺美术设计人员”等荣誉称号。2006年、2007年,分别在北京、上海两地举办制砚、治印个人作品展,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其中作品《八仙聚砚》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 王世画先生在制砚过程中,把踏破铁鞋寻觅的一块块原石仔细审视,反复揣摩,依原石之形成砚,追求自然之美,天然造化。他利用原形原色,去粗除糟,把每一块石头的独特风貌展现出来。王世画先生的作品既有浑然天成的原始纹理之美,又有艺术家点石成金、画龙点睛之巧。同时他又充分发挥自己篆刻的深厚功底,在砚池边沿及砚壁、砚背上辅以苍劲古拙的古文字或风景画、人物画,使作品巧借天工,栩栩如生。他的作品采用了全国32种优良砚材,精心打造了近千方形态各异、巧借天工的砚台。石材其中以临沂本地特产的徐公石、金星石和山东本省产的红丝石为主,兼顾国内其他名砚产地的现材。 名砚欣赏——龟寿砚 名砚欣赏——新笋砚 王世画先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着,他的篆刻技术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作品除了《新篁砚》获全国工艺礼品博览会金奖,《琅琊砚》在首届孔子文化节上获二等奖,《八仙聚砚》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外,上千方砚台无一不是借天工只巧,酝匠心之妙,成为珍品、孤品。《人之初砚》是徐公砚,小巧玲珑,砚堂内的石彩形似一爬行婴孩,惟妙惟肖。砚背刻《三字经》经典之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正所谓:“羲之故里善用笔,墨玉飘香容宝器。人之初生皆有礼,三字经年砚掷地。”《推磨砚》是金星砚,金星遍布,熠熠生辉,惹人喜爱。王老师开凿打磨,治成石磨,磨盘之上金星如6/8颗粒分明,生动非常。这是王世画父亲离世三载之时,他偶然记起父亲写的一首小诗:“天天围磨转,日夜磨白面。箩上我家吃,箩下何家餐?”一念生情,颇为感慨,于是寻石治砚。再刻父亲小诗在侧,相得益彰,更添妙趣。题款:“丁酉年五月十四日是父亲三周年忌日,治此砚,作怀念。”艺术大师的独具匠心和仁义忠孝,跃然纸上,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龙池砚》所用石材出自青州黑山老坑,为早年间收藏。现石品相无裂,因年代久远,通体温润趁手,油亮异常。观池中有一条石英线,底色暗红,周边呈黑、紫、红色,其同有红色丝状纹理,其上方一条祥龙端坐池旁,甚是威武、观背铭文刻:“红丝石为天下第一石,有脂脉助墨光。”语出曹寅《棟亭十二种》中的《砚笺》。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王世画先生虽然是标准的山东大汉体格,却亦是一位刻苦努力、多才多艺、妙手回春的艺术大师。王世画先生的每一方砚台都不雷同,千形万状,妙趣横生,让人惊叹,令人五体投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的匠心,他的天赋,他的成就,与他四十年来对篆刻艺术矢志不渝的坚守和执着密不可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王世画先生有浓重的历史使命感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心。由于常年与刻刀为伍,他的手布满老茧,多处劳损,胳膊发麻发酸,抬不起来,手损伤,不能正常拿东西,这样的事出现过几次了。但一旦开始创作,这双手既有手持利器冲锋陷阵的威武,又有绣花针般的灵巧。刀随意动,神贯刀端,物我两忘,创作时,王世画先生陶醉在艺术的王国里流连忘返。 名砚欣赏——龙池砚 名砚欣赏——天藏玄机砚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虽然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但王世画先生并没有沾沾自喜,故步自封,他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要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需要继续攀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