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华夏风采

    草根逆袭书写励志人生蒙强崛起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12-06 09:54:25来源:本站 作者:超级管理员
      

      ——走近山东蒙强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学亮


      文/王昕


      单薄的脸庞,削瘦的双肩,坚定的步伐,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山东蒙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学亮,用拼搏逆袭人生,用智慧书写传奇。

      1981年,徐学亮出生在山东费县一个小乡村。儿时的他,聪明伶俐,调皮好动,讲义气,是个孩子王。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他在家里存在感不强,在小伙伴那里却是绝对的“领袖”。他行侠仗义,点子多,是无可争议的“大哥”。大一点小一点的孩子,都喜欢和他玩。

    1.jpg

    英姿飒爽壮志凌云


      回忆童年时光,徐学亮唯一后悔的是,头脑灵活的他,小时候整天瞎鼓捣,没有正经学习。初中没上完,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外出打工了。十五六岁的徐学亮,来到北京,因为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又身子单薄,就在一个酒店里给顾客擦皮鞋,递毛巾。都说北京好,但好是别人的,徐学亮只是一个卑微的擦皮鞋的。闲暇时间,他就趴在窗台上看对门修车。有时也过去看看,偷偷跟着学一点。他爱琢磨,喜欢动手,对器械有种天生的亲切感。

      几年下来,一事无成。换了几个地方几个工作,一无所获。徐学亮深刻意识到,要想有所发展,必须学技术,懂管理。幸运的是,在建筑工地上扎钢筋时,徐学亮结识了一位姓尚的工程师。尚工很喜欢这个个子不高,但聪明勤快的小伙子。他让徐学亮给他扛设备,教他看图纸。一年时间,聪明好学的徐学亮学会了施工设计。这为他以后人生逆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jpg

    比翼双飞铸就辉煌(右徐学亮、左曹红)


      尚工把一些钢筋活包给徐学亮干。那时候,徐学亮就是一个小“包工头”了。由于年轻,经验少,又喜欢请客,小包工头做得很风光,却没有挣到钱。不赔不赚,徐学亮过了一把管理人员的瘾,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和管理经验。徐学亮身体单薄,头脑却比一般人好使。这里看看,那里学学,心灵手巧的他,没有什么是他几天学不会的。别人需要一年才学会的,他往往两个月就完全掌握了。这方面他有天赋。

      徐学亮意识到,要想干一番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回到老家,他跟着小伙伴们来到当时火遍全国的临沂罗庄陶瓷厂打工。从最底层的拉釉子开始。别人拉釉子,只是打工挣钱,徐学亮进厂第一天起,就是瞄着在这里“淘金”的。他在工余,了解相关工序,跟着师傅学习修机器,一刻不闲着。一个月后,徐学亮就因表现出色,一跃被提拔为带班班长!徐学亮成了带班班长,他可不是只负责点点名,监督一下了事。他走遍车间,了解生产的每一个工序,询问、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和要领,和工人们沟通交流,学习技术,为他们排解压力,缓解心结。有人嘲笑他,你就是一个“点名”的,还想当车间主任?徐学亮一笑了之——他的目标岂止局限于当一个车间主任?他当班长,不仅了解掌握了整个工序,连上下游工序衔接也一并摸清楚。针对本工序和班次产品,他提出许多改进意见,他带的班组产品质量和产量都是全厂第一,工人们心悦诚服,干劲挺大。


    3.jpg

    公司形象大使曹红


      半年后,徐学亮所在车间的主任带着几个亲信跳槽走了,老板看徐学亮不错,问他能否担当起车间主任的重担?他自信满满,说,没问题!别人上任后,往往把车间主任当官当,当做敛财和作威作福的权杖,徐学亮不一样。他上任第一天,就请几个带班班长吃饭。他开诚布公,明确说,大家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是战友,是兄弟,不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话说开了,酒杯一端,大家热血沸腾!几个班长的责任心和干劲调动起来了,工人们也跟着热火朝天干起来。

      徐学亮创造性提出,当天计件记量,第二天奖金发到手的激励工作法,立竿见影,公司效益翻番,个人收入猛增。看着赏罚分明,业务精通,富有人情味的车间主任,大家干劲十足,心情舒畅。不当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做工人的贴心人,兄弟,亲人!不仅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大家,徐学亮还放下身段,认真请教,熟悉每一个工序,学会操作每一个设备!车间设备坏了,请来厂家师傅修理,徐学亮跑前跑后,不像个主任,像个跟班小弟!读书不多,徐学亮对技术学习却天赋异禀。不说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吧,经过两三次后,他就奇迹般学会修理了!甚至超越修理师傅和专家!他不是单纯地按部就班跟着学技术,他看图纸,翻资料,从专家和工程师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站得高,看得远,徐学亮每每比别人多看几步棋。


    4.jpg

    绿色产品琳琅满目


      徐学亮自己掏钱请人吃饭,请外来修理师傅,请管理的几个带班班长,请车间工友。他的工资是普通工人十倍,却攒不下钱,都请别人吃了喝了。钱花出去,换来的是,车间产品质量产量全厂第一,上下团结,干劲十足。

      徐学亮爱琢磨,爱钻研。他经过反复调查,发现许多不合格产品都出在上下交接班期间。一个工序大约45分钟,上一班次职工临下班前,忙着打扫卫生,盯得不紧,到下一个班次接班一段时间,这一批次产品完成时,就容易生产出残次品。他大胆改革,让下一班次职工提前上岗,实现生产无缝衔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产品合格率优良品大幅提高。他还让成型车间和包装车间错班一小时上班,让大家了解上下工序衔接,确保上一个工序过来的半成品是合格的,确保下一个工序的半成品也是合格的。产品残次率直线下降,工人们的工资和奖金也大幅提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干活。


    5.jpg

    蒙强食品美名远扬


      技术全面,管理有方,为人厚道,徐学亮在罗庄陶瓷界声誉鹊起。许多公司开出高薪聘请他过去高就。他找到老板,明确说明,他打算跳槽,但给老板半年时间寻找替代人选,并且承诺不带走任何一个手下员工。老板考虑了一夜,第二天便提拔他当公司生产副总,负责公司销售之外的一切工作。职位提高了,权限大了,待遇优厚,徐学亮放下包袱,开始了新的职场征程。他每天提前一小时上班,晚下班一个小时,始终待在车间和一线工人在一起打拼。很快,他对公司整个生产流程了如指掌。经他调研改进的工艺流程,科学合理,工人们劳动积极性高,产品质量和产量都节节攀升。全公司三个厂,他负责的厂一直质量和产量排第一。那些年,在罗庄陶瓷界,徐学亮是一个传奇人物。

      20年前,在临沂,那个大家眼里贫穷落后的沂蒙山区,徐学亮一月工资七八千,开桑塔纳轿车,在城里买房子,创造了一个草根逆袭的榜样。当别人还在仰视他,羡慕他时,徐学亮急流勇退,选择退出陶瓷业。他说,他本能地觉得陶瓷业大红大紫后一定会回落。他选择回家创业。创业,不是照葫芦画瓢,做陶瓷,而是另起炉灶,做食品行业。别人大吃一惊,徐学亮自己也不清楚当初为什么要选择一个陌生的食品领域创业。他只是凭直觉感觉做食品能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6.jpg

    好产品老外也喜欢(左二徐学亮)


      从一个农村跳出来的一无是处的打工仔,成长为呼风唤雨的公司副总,700多人的主管,在城里买房买车,徐学亮俨然人生赢家,成功人士。可徐学亮没有故步自封,津津乐道。他想拥有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事业。但这谈何容易!工作十几年,挣了不少钱,由于热情好客,乐善好施,却没有攒下多少钱。为了创业,2016年,他向母亲和哥哥借了一万五千块钱,加上自己的积蓄,在老家费县新庄镇办起了自己的小加工厂——山东亮丽佳食品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没有招工,自己加工,自己送货,一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有时候干着干着,就差点睡着了。有时候,开着车困了,就把车停路边,眯十分钟再开。就这样,几年打拼,徐学亮有了自己第一桶金。


    7.jpg

    英姿飒爽步履坚定(左三徐学亮)


      为了创业,徐学亮把城里的房子卖了,把车子卖了。拿着这些钱,徐学亮2018年到老挝建厂。2000年,厂建好了,由于疫情,生产断断续续。几年时间,在老挝的投资没有挣到钱,但在他精打细算下,也没有赔钱。收回了成本,徐学亮响应费县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果断地来老家创业。他敏锐地意识到,中央支持乡村振兴,农业发展会是个潜力股。他没有赶时髦,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所谓高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他选择了订单农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和贸易。2022年4月,山东蒙强食品有限公司和山东蒙强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注册成立,拉开了徐学亮作为归雁人才回乡创业的序幕。

      山东蒙强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山水沂蒙,有着“世界长寿之乡”的临沂费县,建筑面积12000平米,厂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东方商贸物流产业园,总投资1.2亿元,拥有6条现代化食品生产线,是一家专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生产型企业。主要以加工当地特色农产品红薯、山植、板栗、萝卜等为原料。公司坚持“高科技、高标准、外向型”的发展战略,立足于当地丰富的果蔬资源优势,生产制造最美味的果蔬脆片系列产品。山东蒙强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则是徐学亮为适应业务发展,整合自己投资的几家公司成立的集团公司,是他创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综合化的体现。


    8.jpg

    中药基地落户福星


      今年6月25日,甘肃省定西市福星镇与山东蒙强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投资合同签约仪式在福星镇政府会议室举行。此次签约项目为福星镇蒙强中药材加工、销售、仓储项目,项目总投资5100万元,总占地面积约28380平方米。项目计划一期在陇西县福星镇新建一万亩中药材可视化标准化种植基地一处,租赁庞家岔村、裴家湾村、元头坪村中药材初加工厂进行产地初加工,二期在陇西县福星镇福星村新建集办公、销售、仓储、加工一体的综合交易市场一座。合力做大做强中药材项目建设,不断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中药材整体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这是徐学亮的山东蒙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大战略布局的中药市场板块。公司另外两个板块是马铃薯全产业链和果蔬脆片系列产品。立足沂蒙大地,进军西部,首先是甘肃省定西市,是徐学亮多方考察和调研后的战略决策。徐学亮说,定西别称中国马铃薯之乡、陇中,自战国秦置陇西郡以来,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兰州门户、甘肃咽喉”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和“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


    9.jpg

    大爱无疆爱心助农(左三徐学亮)


      马铃薯、中药材、蔬菜是定西市的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定西是地道的中药材主产地,中药材资源丰富。有中药材有300多种,尤以岷归、党参驰名中外,党归、党参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0%和40%。处于洮河上游的岷县自古就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归世称“岷归”,被列为国家原产地认证保护产品。渭源县被称为“党参故里”,种植的党参体胖梢长,皮肉坚实,质量优良,功能与人参近似。由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花卉色泽艳丽香气宜人。公司和定西市陇西县福星镇已经签订中药合作协议,和定西市的万亩马铃薯种植合作项目也已落实,和定西的蔬菜加工也在紧锣密鼓洽谈中。

      谈起甘肃省定西市,徐学亮津津乐道,仿佛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他说,陇西的金钱肉、口条、火腿被誉为“陇原三绝”,腊羊肉、腌驴肉、荞粉、烧鸡粉被列为甘肃省“名特小吃”。“清吉”牌洋芋、“雪川”牌精淀粉、“效灵”牌和“星月”牌中药材、“足赤”牌肉制品和“陇原岁月”牌白酒等11个名优产品提高了地方特色产品的知名度。他的山东蒙强农业发展集团,将加大和定西市的合作,加大在西部地区的投资,把那里的好东西引流到山东,为西部开放擂鼓助威,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10.jpg

    做大做强集团发展


      精神焕发,信心满满,刚过四十岁的徐学亮,聪明睿智,格局宏大。他不仅是一位草根创业成功的沂蒙骄子,还是一位大爱无疆的爱心人士。他身旁,是与他患难与共、并肩作战的妻子曹红。夫唱妇随,风雨同舟,他们一起点亮青春,唱响沂蒙精神,驾驭着山东蒙强农业发展集团这艘航母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分隔线----------------------------

    联系方式:18264904518         联系人:王老师         地址(临沂事业部):山东临沂书圣故里启迪大厦16楼1616室     邮箱:12427970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