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华夏风采

    大唐新教育研学两日行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2023-03-30 14:04:34来源:本站 作者:王昕
      

           什么是研学?研学怎么搞?费县大唐新教育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摸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研学模式。笔者3月26日、27日两天随队采访,零距离、全过程参加了这次活动,把个人的观察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1.jpg

    鬼谷子景区展示书法作品


           顾名思义,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是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又称研学旅行。研学兼具教育和旅游属性,被称为“行走的课堂”而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的重视和欢迎。大唐新教育从实践中认识到:研学旅行要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和本校实际,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到与平常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爱国意识。

           大唐新教育这次活动历时两天,横跨费县和平邑两县,游学六个研学基地。3月26日上午九点,报名参加这次研学的近200名学生在老师指引下,井然有序把被子塞进大巴车,列队听刘传坤校长强调注意事项。安全第一的原则是研学的首要前提。每次研学活动,刘校长都亲自带队或随队督导。他简短发言后,孩子们和十几位老师分乘三辆大巴车启程。

           大约十五分钟后,车辆来到研学第一站颜真卿公园。大家有序下车,打开“祝新教育研学活动圆满成功”的条幅,在公园门口用竖笛演奏《沂蒙山小调》。领唱赵兰艳老师歌声嘹亮,孩子们笛声悠扬。游人纷纷驻足观看,聆听。刘传坤校长说,研学是把教室搬到学校外,不是单纯的旅游或参观,是在玩中学,玩学结合,在放松身心玩的过程中激发潜能,增强动脑动手能力,是一种创新型教育模式,游玩是形式,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是内涵。离开或偏离了这一主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学。


    2.jpg

    摩拳擦掌整装待发


    3.jpg

    来到颜真卿公园


           大唐新教育以班级为单位,每位老师负责带领十几个孩子游览颜真卿公园。聆听颜真卿英勇事迹,向颜真卿塑像致敬,欣赏颜真卿书法真迹,孩子们满怀崇敬,七嘴八舌谈论自己觉得颜真卿哪个字写得最好,纷纷表示,回校后会更加刻苦练字。有的同学初生牛犊不怕虎,说要让自己的字和颜真卿的字一样好。带队老师带头报以热烈的掌声。

           计划参观颜真卿公园半小时的,同学们热情高涨,就在公园里多待了十分钟。唱歌,吹竖笛,孩子们的举动吸引了不少游客,纷纷询问是哪个学校的学生。

           笔者乘坐这辆大巴车上有刘传坤校长和杨赛老师,杨赛老师是车长。他热情高涨,谆谆善诱,车里气氛活跃,轻松愉快。出了颜真卿公园,在开往下一站的车上,杨赛老师引导孩子们畅谈参观颜真卿公园的感受。讲的好的,给予表扬。讲的不好的,也给予掌声鼓励。


    4.jpg

    井然有序文明参观


    5.jpg

    留住春光记录美好


           十点四十分,研学来到费县中华奇石城。孙洪杰领奏竖笛,赵兰艳老师领唱,孩子们齐奏《沂蒙山小调》和《儿童团团歌》。演奏完了,刘传坤校长给大家讲奇石知识,陈士锋老师介绍奇石城概况。生动的讲解让大家耳目一新,精神振奋。大家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在老师带领下游览奇石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祖国的如画江山,陶醉了同学们,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纷纷表示,回校后一定努力学习,长大了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在去第三站的路上,孩子们的分享比上一次有了很大提高,主动举手发言的也多了。这是一个欣喜的变化,惊喜来得这么快,让我有点吃惊。刘传坤校长对我说,这只是开始,更大的惊喜在后面。

           第三站是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我们的车来到时,其他学校的师生有正在参观的,有在准备离开的,参观过程中又有别的学校师生前来。红色教育,从小开始,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高大的纪念碑是树立在同学们心中的一座丰碑。当看到那么多烈士牺牲时只有二十岁左右时,不少同学的眼睛湿润了,连平时淘气的孩子也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瞻仰。烈士们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精神感染、鼓舞着同学们。分享时,有的同学说,当年烈士们不怕日本鬼子,我们今天也不怕美国人,长大了把中国建设成谁也不敢欺负的强大国家。

    6.jpg

    在中华奇石城演奏


    7.jpg

    与奇石合个影

           离开大青山时,时间快到下午一点了,同学们都有点渴,有点饿,但分享时依然激情澎湃。人民有信仰, 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充分体现出来了。今天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是祖国的栋梁。大唐新教育的鼎新教育法确实有独到之处。多次深入课堂,几次随同学校研学,我对鼎新新教育的速成转变后进生有了切身体会。

           3月26日,风和日丽,烧烤就在紫锦葡萄园的室外进行。不久前的那次葡萄园烧烤,因为风大,在葡萄大棚进行的。这次在室外,面对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心情更加舒畅。

           大家十二三个人一组,在老师示范下,串肉串,烤烧烤。一遍,两遍,不少孩子就学会了。大家围着烧烤炉有说有笑,闻着香味直流口水。花香鸟语,烧烤香气扑鼻,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学校的王顺国老师具有多年大单位后勤管理经验,精心采购,准备了充足的食材,同学们放开肚子,吃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尽管分享时,有两三个同学感觉没吃够,但都对活动十分满意,尤其对自己能亲自动手弄烧烤,吃上自己烤的烧烤,十分高兴。一次烧烤,对大家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友爱精神,都有益处。在享受完美味的烧烤后,离紫锦葡萄园三四百米远的上冶水库水边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在游玩中,不知不觉在孩子们心中扎下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研学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了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jpg


    《儿童团团歌》在大青山回荡


    9.jpg

    瞻仰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


           活动的重头戏在研学的第五站大洼写生基地。大洼的活动分为三个篇章。第一个篇章是26日临近黄昏时到达大洼的鬼谷子景区搭帐篷。在老师的教导、帮助下,孩子们自己动手,七八十个小帐篷搭起来了。欢笑声,歌声,兴奋,尖叫,汇成了一曲欢乐颂。

           搭完帐篷,大家去晚餐。大洼景区的饭菜别具一格。八个山里菜,山里矿泉水,点燃了孩子们的食欲。晚餐后的篝火晚会把活动推向高潮。黝黑的夜晚,繁星点点,有了学校带来的照明灯和旋转灯,气氛热烈起来。集体演奏,孙洪杰老师竖笛独奏,赵兰艳老师独唱,张校长的萨克斯,王顺国老师的《涛声依旧》,孩子们的诙谐表演,一次次引发热烈的掌声。晚会的高潮是师生们的集体青春自由舞。刘传坤校长与师生一起载歌载舞,把晚会气氛推向高潮。

           休息了,孩子们钻进自己搭建的小帐篷。可能困了,累了,他们很快进入梦乡。尽管也困也累,更困更累,但老师们不能全部休息,男女老师都一样,他们需要为每个孩子盖好被子,轮流巡逻值班,守护孩子们的安全。大山前一刻还热闹非凡,瞬间一片宁静,安逸。需要强调的是,研学要配备合适比例的女教师,方便检查、照料女生。这一点,大唐新教育深有体会,并形成制度。研学,事无巨细,都必须做到极致。

    10.jpg

    自古英雄出少年


    11.jpg

    自己动手烧烤香


           露营的第二天早上,刘传坤校长早早起床,悄悄走在帐篷间,不忍打扰孩子们的美梦。一声令下,集体起床。孩子们起床了,几个孩子兴奋地歌舞,展示自己的天赋。研学,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必须强调组织纪律性,必须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可以说,研学的外在管理模式是半军事化的。早餐后的写生是这次活动的重要一环。大唐新教育的鼎新教学法式汲取了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蒙台梭利教育法等多种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借鉴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念、翔宇集团总校长卢志文的办学经验、魏书生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过多年摸爬滚打,反复实验改进,如今已完善成型。概括地说,鼎新新教育就是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和书法,获得身心愉悦,引起兴趣,激发潜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再通过名师执教、研学加持,从简单易学的课程学习入手,培养学生专注度和主动学习的意识,满足学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带动全部课程的快速高效学习,把后进生锻打成名列前茅的尖子生,把学渣铸造成学霸。美术和音乐是大唐新教育的敲门砖和两大教育工具。

           五个一群,七个一组,孩子们在老师划定的区域内,自由组合,自选景点,自由绘画。天马行空,梦想飞扬,孩子们的画千奇百怪,不乏天才的小画家。青山绿水,巨石林立,河水潺潺,竹叶沙沙,桃花夭夭,小溪里四五只鸭子游来游去,更添加了情趣。写生,是发现美、描绘美的过程,需要身心放松的同时,静下心来,用眼观察,用心感悟。大多数同学都能按照要求写生,也有两三个孩子不专心画画,放下画板和画笔,调皮捣蛋。这就需要研学时多配备几个老师,专门看护引导这样的孩子到另一旁玩,以免影响大家的正常活动,也避免发生危险。分组行动,责任到人,在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问题,需要带队老师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大唐新教育注重平时对老师的教育和培训,并在研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找不足,及时整改,提高。安全无小事。一次成功的研学凝聚着学校的许多心血。一二百人一起研学,不出问题,还要卓有成效,不是那么轻易可以做到的。

           尽管恋恋不舍,午餐后同学们还是乘车离开了大洼。可能真的累了,许多同学在车上打瞌睡。这一次老师们没让孩子们分享,看着孩子们疲惫而幸福的笑脸,老师们欣慰地笑了。劳逸结合,是研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12.jpg

    拥抱绿水青山


    13.jpg

    五颜六色的露营帐篷


           27日下午一点十五分,研学来到这次活动的最后一站——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孩子们打瞌睡的都醒来,大家精神抖擞,排着整齐的队伍参观地质博物馆。世所罕见的地质地貌,神奇秀美的山水灵韵,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善良的沂蒙风情,使地质公园成为了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胜地,也吸引了孩子们。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讲解的绘声绘色描述,激发了孩子们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

           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体验中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理自立、互勉互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讲文明讲礼貌、爱祖国爱人民等优秀品质和精神。研学“要坚持自愿的原则”,“要坚持食、宿、学统一的原则”,“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等要求。

           大唐新教育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育目的,依托旅游等社会资源,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许多公办学校的所谓研学流于形式,搞成了参观或旅游。对大唐新教育来说,研学是他们的教育特色,是他们的“杀手锏”。学习借鉴成功的研学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本校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完善,大唐新教育的研学切实可行,卓有成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评价很高。

    14.jpg

    篝火晚会精彩纷呈


    15.jpg

    春江水暖鸭先知


           大唐新教育,重建与自然的联系,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距离,返璞归真、正本清源,走进大自然,热爱生命,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生活学习,保护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敏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有助于孩子认知的发展,促进批判性思考、整合信息,激发想象、灵感和学习,提高社会情绪控制能力。

           大唐新教育,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自觉行动。

           作为大唐新教育的宣传顾问,笔者全程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这次研学活动和今年2月4日、3月12日的研学活动,期间有事有几次研学活动没参加。仅就这三次活动,笔者感觉到大唐新教育的研学活动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每次研学活动的时间和基地越来越多,研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活动管理越来越科学规范。


    16.jpg

    《沂蒙山小调》回荡在蒙山



    17.jpg


    走进沂蒙山地质公园博物馆

           大唐新教育将研学实践课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推出了颜真卿公园书法教育、中华奇石城游览、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瞻仰、紫锦葡萄园烧烤、庄园采摘、非遗拓片、革命薪火传扬、大洼景区写生、自我成长悦动等系列主题的全龄域研学旅行,并建立了十几个研学基地,涵盖自然、红色、人文、科技多项主题。

           随着大唐新教育学校研学旅行的不断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文旅策划、活动嫁接、渠道链接、研学教具等多个细分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实践和成果。刘传坤校长在研学这一领域已经探索了十几年,成绩斐然,但他没有故步自封,他与新教育集团合作,放眼世界,要打造的是面向全国的大唐新教育研学模式。他信心满满,我们信心满满。

    ------分隔线----------------------------

    联系方式:18264904518         联系人:王老师         地址(临沂事业部):山东临沂书圣故里启迪大厦16楼1616室     邮箱:12427970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