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文学天地

    妈妈的故事 (宋国方)

    时间:2021-04-12 01:53:46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妈妈今年七十九岁了。妈妈一辈子吃苦受累,拉扯我们姊妹七个一步步从艰苦的六七十年代里长大成人。
           当年为了一家九口人的生计,父亲打锅饼卖,妈妈做豆腐卖。每天早上挑着豆腐挑子,一头是豆腐筛子,一头是盛豆子的箢子,在村里走街串巷的吆喝:热—豆—腐--!拿黄豆换豆腐---!妈妈没上过一天学,不识字,但头脑很灵光。六两黄豆换一斤豆腐,这样的应用计算题让一个高中生估计都要用笔算上一会,可没上过一天学的妈妈却能张口就来,不管是村里婶子大娘端来几斤几两黄豆,都随口算出,不差分毫。
           妈妈的大脑就像一个超级容量的大硬盘,总是记得那么多东西。我们姊妹七个的生日时辰,她一清二楚;街坊四邻家的大人忘了自家孩子的生日都来找我妈问。我家里或是亲朋好友家里什么时间发生的哪些大事,妈妈脑子都记得明明白白的。
           她脑子里还装着数不清的偏方秘诀:孩子生蛇胆疮、湿疹、叫魂、编长命锁子、给孩子治口疮、拿胳膊(推拿脱臼)……说起这拿胳膊,妈妈说,最初是因为我二妹妹三弟弟小时候胳膊经常脱臼,每次都要抱着孩子去庄南头找闫老嫲嫲给推拿,虽然不要钱,可每次事后都要拿一把子鸡蛋(十个鸡蛋为一把子)去答谢,这对于困难的农家来说该算是不轻的礼物了,鸡屁股是银行嘛,家里打油称盐都要指望拿鸡蛋去换,孩子上学的纸笔也要靠鸡屁股。若是哪次没有在事后去送答谢鸡蛋,再去求她给推拿,闫老嫲嫲的脸色就很难看了,有时甚至直接说些难听的话。妈妈挺为难。又一次孩子膀子又脱臼了,妈妈就凭记忆模仿着闫老嫲嫲的手法,尝试着给自己的孩子推拿,尝试了几下之后,在孩子的哭声中,竟然真的让脱臼的关节复位了!就这样,熟能生巧,以后孩子再遇到类似情况,就不要再去看人家的脸色了,也就节省了那答谢人情的鸡蛋。邻居的孩子脱臼了,妈妈也自告奋勇的给推拿,这样,手法越来越熟练。一传十,十传百,名气就越来越大,远近都来找妈妈给推拿脱臼,甚至连周围的十里八村的人都抱着耷拉着胳膊哭喊不止的孩子来找妈妈,妈妈手到病除,不一会功夫,保证让大人孩子焦急而来高兴而去。心灵手巧的妈妈还从她一个婶子那里学会了许多给孩子治病的偏方:治口疮要用枣树上的疤夹子壳和白矾研碎,敷在舌头或腮上,立竿见影;皮肤湿疹,用麻丝子和醋,百试不爽;伤口消炎用槐花煎鸡蛋,蛋到炎消;编长命锁子用七姓(一般不用吴姓)色线穿在铜钱上,给孩子戴锁子时,小儿的舅、姑、姨等至亲应在场,给小儿保锁,且还要搁钱。戴锁子的人要边戴边说:锁子头上顶,某某(孩子的乳名)得太平,锁子头上走,活到九十九;锁子头上抹(音ma),无灾无病早早发;锁子脖上戴,某某免去一切灾。孩子一旦戴上锁子,要戴满一百天。开锁时,用剪子剪开时仍有一套话:剪子本是铁打就,开开锁子有了救;剪子本是铁打成,剪去锁子得太平。锁子开,锁子开,开了锁子免了灾;锁子开,锁子开,锁子开了富贵来;剪子动,锁子开,无病无灾又无害;锁子再从头上走,某某百岁到永久。剪下的锁子要等下大雨的时候扔到水里让大水冲走。这类似迷信的偏方秘诀还有好多。一旦和妈妈提起这方面的话题,妈妈顿时就精神抖擞,滔滔不绝,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在那个贫苦的年代,庄户人家和钱大爷的交情薄,花不起钱到大医院去看病,一些小毛病都是让村子里的懂偏方的人给看,关键是这样不要花钱啊。妈妈自己经历过求人的难处,她给人看病,从来不要东西,有的人家满怀感激,实在盛情难却,就多少收点,或是一包烟,或是一包点心,至多是一箱酒,但从不开口问人家要谢礼。因此,妈妈在村里口碑好,人缘好,近三千人的宋家沟村,提起来都夸赞妈妈的为人。
           妈妈的脑子里还装着数不清的故事,比如傻子走丈人家、傻子相亲、傻子学说话等傻子系列故事、王汉喜借年、四郎探母等历史故事……每个故事里都蕴含着教人做人的道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妈妈的故事陪我们度过了多少有滋有味的漫漫长夜,边听妈妈讲故事,一边还不耽误剥花生,边听边干,忘记了困乏劳累。每当回味到这时的场景,我就会不禁想起这首歌“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不识字的妈妈却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在家不打人,出门不挨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公公婆婆浑水缸,清的浑的都能装;穷时帮人一口,强起富时一斗……这些朴素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伴我们一个个长大成人。当年我艰难求学时,要到八里外的莒南县相沟公社中学(现在称相沟乡中学)上学,家里没有钟表,弄不清时间,妈妈就凭着祖传的经验估摸时间:晴天有月亮时就看月亮,二十正正,月出一更;二十一,月偏西;二十二、三,月出一杆;二十四、五,月亮迈东屋;二十七、八,月亮出来一眨刹。阴天没有月亮,就听鸡叫。靠这些经验,妈妈在黑夜中喊醒我起床,我背着书包,还有昨晚就叠好的煎饼,和伙伴们结伴而行,摸黑走三四十分钟的山路,基本上都能按时到校。在我当年高考落榜时,有个远房的三叔劝妈妈说,孩子也长大了,就别让孩子再上学了,在家帮你干活多好,你还少受累。妈妈反驳说,男孩要想有出息,当兵考学闯关东。俺叫儿子上学,考上了大学就能吃国库,将来找个城里媳妇,孙子重孙都能享福吃国库。庄稼不收年年种,复习,再考!在远见卓识的妈妈的支持下,我终于考上了大学,算是迈出了农门。
           妈妈一生操劳,一生行善,现在妈妈慢慢变老了,还时时挂念着孩子们。每年回老家过年时,她都要在大年初一发纸敬天时,摆上一桌贡品,祷告老天爷保佑我们一家老小幸福平安。
           想起老妈妈,真的还有好多好多……
     
     
     
     
     
     

    (责任编辑:文正)
    ------分隔线----------------------------

    联系方式:18264904518         联系人:王老师         地址(临沂事业部):山东临沂书圣故里启迪大厦16楼1616室     邮箱:12427970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