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昕
前言
喝好茶,请喝老子峪茶!来自沂蒙山区的南茶北引主产区的生态茶,全国最高奖“国饮杯”“中茶杯”特等奖、一等奖、金奖、银奖拿到手软!淳朴善良、勤劳智慧的莒南县老子峪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守彦、总经理李西红热诚欢迎全国书画名家、爱好者和爱喝茶的朋友光临惠顾!
国饮金奖老子峪茶
董事长程守彦、总经理李西红夫妇
尚廷震先生题字
尚廷震先生题词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近年来,一位四进中南海绘画,《送君一筐故土情》搭载神州十号遨游太空,作品十几次登上邮票的民间画家刘朝波先生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
刘朝波先生
刘氏美学理念
刘朝波先生结合自己六七十年的艺术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美学新理念,其核心价值观就一个字:美。刘氏美学的美有三个不可或缺的构件:真,巧,宜。
一,真。真,有两个必要构件,真实和逼真。(一)真实。刘朝波先生主张国画艺术写实,国画作品应该是大千世界的客观反映。这就要求画家必须深入生活,客观准确描绘出事物的本来面目。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从本本入手,从概念出发,或者是飘着浮着,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许多人盲目跟风,照葫芦画瓢,一错再错。有些人看出了大师的错误,也保持沉默。刘朝波先生就不是这样,他不怕得罪人,不怕诋毁,他始终坚持真理。他说,他就是一个体制外的草根画家,没有那么多顾虑和禁忌。在任何所谓的大师巨匠面前,国家级甚至国际艺术盛会上,刘朝波先生都气定神闲,不卑不亢,或凛然不语,或侃侃而谈,在哪里他都好像是主人,从没让人觉得他是客。无欲则刚。刘朝波先生真诚坦荡,心底无私,表里如一,做人作画一样坦诚,洒脱。
(二)逼真,是艺术要求,要求画家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绘画对象,这也是顾恺之的“传神论”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画家要有生活积累,绘画水平要高。不下苦功,不勤于观察,怎么画出鲜活的图画?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石涛的山水,郑板桥的竹,无不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刘朝波先生的牡丹、菊花、竹子、荷花也是这样,好像活生生的一般。
作品之一
二,巧。巧,是指构图要独特精巧。刘朝波先生在深入钻研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等绘画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图新理论——破规矩,找平衡 。破规矩,破的是传统绘画中的陈规陋习,不是人为地割裂历史,全盘否定传统绘画的理论的精髓和基本技法。刘氏美学强调画家不要受条条框框限制,怎么画美观,怎么画舒服,就怎么画。但是,自由创作不是胡涂乱抹,恣意妄为,而是必须找到平衡,也就是构图布局要合理,美观和谐,赏心悦目。不过,刘氏美学所追求的平衡不同于传统美学的静态平衡,是动态平衡。平衡——不平衡——平衡,把静态的、古板的、安逸的构图推进到动态的、活泼的、灵动的布局境界。刘朝波先生的作品时常以局部的不平衡,点缀和构造全局的和谐平衡。我们看刘朝波先生的画,初看好像有些地方有点倾斜,有些地方有点抖动,但随即感觉奇妙无穷,妙趣横生。
刘朝波先生探索出破规矩的艺术方法是造缺口。一个“造”字,道出刘朝波先生作品中的缺口不是艺术功底不济导致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是艺术成熟后的主动创新和探索。刘氏美学不求作品表面的圆满,故意留有一两个缺口和空隙,让整个画面布局张弛有度,更加舒展,更加从容。刘朝波先生的画,画中空白比传统画家多,好像画面有“破损”。但在细看之后,又觉得画面完美无缺,美轮美奂。随添加,是刘朝波先生的独门绝技,是实现“造缺口”后的“抢救运动”,是“找平衡”的“绝招”,有妙手回春的神奇。“随添加”的“随”不是“随意”,是“随性”,是“率真”,是画家在充分掌握绘画技巧后,对绘画对象胸有成竹,根据构思和现场灵感迸发看似随意挥毫泼墨,实则章法有度,进退自如地表演和发挥。刘朝波的每幅作品,都实践着他的这一创作理念。他的画,这里那里不时出现一两个小突兀或点缀,出人意料又妙趣横生。一张纸不能画的太满,要留出四方天地。刘朝波先生主张构图要疏密相间。太密,则拥挤不堪,像个胖子,臃肿累赘。太疏,则简陋,不饱满。花和花之间,叶和叶之间,花和叶之间,都要就有空隙,不要像叠罗汉。“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一幅画而言,就要求画作内涵丰富,引发观众浮想联翩,多方面多层次多波次地冲击你的身心,让你不仅用眼睛欣赏画作,调动你的所有五官,全身心陶醉和愉悦。
作品之二
三,宜。刘氏美学的宜,提出了着色用墨新理念:着色要恰到好处,浓妆淡抹适宜。一幅画,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着色要求不同,但都要求进退有度,不能太过,过犹不及。要做到宜,衡量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字:美。这个美,是大美,真美,和谐美观,给观者以美的冲击和享受,雅俗共赏。我们看刘朝波先生的任何一幅画,都感觉艳而不妖,娇而不媚,色彩缤纷又恰到好处,落落大方。浓妆淡抹总相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要求画家勤学苦练,纯熟掌握绘画技巧,因地制宜,因画制宜。绘画,着色或浓或淡,或深或浅,或明或暗,或艳或素,要随遇而安,自然而然,适可而止。一个原则,美,也就是要好看,让别人看了愉悦和舒心。刘朝波先生从事绘画六十多年,逐渐形成了鲜明生动、清新自然、活泼风趣、奋发向上、生机盎然、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刘朝波先生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活”。他的画不是平面的、呆板的、静态的,而是充满蓬勃张力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的葡萄色泽鲜艳,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欲滴;他的菊花迎着你绽放,花瓣好像就要触碰到你的脸颊;他的牡丹雍容华贵,大气磅礴,尽显王者风范;他的荷花清新淡雅,生机勃勃,又与世无争;他的仙鹤高雅脱俗,卓然而立,凛然不可侵犯……“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刘朝波先生的每一幅作品无不倾尽心血绘制,为世人展现了一幅幅富贵吉祥、奋发向上、前程似锦的神州画卷。
作品之三
大胆探索
刘朝波先生认为,真正的艺术大师,应该既有辉煌的艺术,又在艺术理论上建章立制,为后来者指明方向。一幅作品才能怎样达到刘氏美学所说的美呢?三个字:为,学,立。
为,是指艺术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艺术是为什么人服务的?刘朝波先生认为艺术始终应该是为大众服务的,偏离这个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一些人为小众服务,一些人闭门造车,搞象牙塔艺术,都是没有出路的。 二,学。刘氏美学是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开放体系,主张兼容并包,学习借鉴一切优秀艺术。刘朝波先生认为:学,一学传统;二是学习借鉴西方绘画技术和方法,三是同行之间相互学习影响;四是借鉴其它艺术的表现形式:五学自然,也就是师法自然。 刘朝波先生强调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和继承。他认为,全盘西化是历史虚无主义,会失去艺术创作的灵魂和文化家园。他强调必须从中国画的基本功入手,认真学习平、圆、留、重、变的笔法运用和变化,苦心钻研焦、浓、重、淡、清的五色墨法,探究景物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多年来,刘朝波先生对历代国画名家书画名家无不反复临摹钻研。
作品之四
刘氏绘画理论把师法自然提到绘画学习的首要位置。这和他的艺术创新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刘朝波的大师成长之路上,良师益友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但是,好像他没有一位正式的老师。许多人亦师亦友,但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他最大的老师是大自然。从懵懂少年,到如今八十长者,刘朝波先生每天坚持观察和写生。他的功课在课外,平时积累学习,创作时,稍一沉吟,然后挥毫泼墨,一气呵成。
立。不破不立,有突破,才有新意。刘氏美学注重继承,更倡导创新。破,不是盲目地完全丢弃传统,是要对传统国画细细加以分析、研究、舍弃、广收博采,融会贯通,综诸家之长,结合个人感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立的前提是优秀传统绘画理念和技法的学习掌握。万丈高楼平地起,空中楼阁式的幻境是自欺欺人。但一味模仿,守着老祖宗的瓶瓶罐罐过日子,没有出息,画一辈子也不过是个画匠。立,是古今中外雍容贯通后的实践和创新,需要大智慧,需要不断实践和纠错,需要金刚钻,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深入生活,需要再创造。
作品之五
刘朝波先生师古而不泥,他的花鸟画,构图出奇出新,无常法而又合法,貌似平淡的笔调,细看却暗藏乾坤,别有洞天。他在自创的刘氏美学理念指导下,把山水灵性的本质,花鸟世界的绚烂,或轻或重、或明或暗地真实逼真地表现出来,大开大合中又见细腻、灵巧,倾注心血而又妙然天成。在刘朝波先生的国画中,每一笔似乎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散发着泥土芳香,每一根线条似乎都滋润着大自然的甘露,晶莹鲜活,清新而华美,灵巧而厚重。胸有成竹,举重若轻,小小画笔在海阔心为界的刘朝波先生手中有了巧夺天工的神奇魔力。
刘氏美学催生了刘氏“武功秘籍”:其一是绘画时先画枝叶再画骨干。他反着构图是艺术成熟后练就的“独门绝技”,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这样更得心应手。什么画坛盟主,什么一代宗师,刘朝波先生一概不感兴趣,他忧虑的是当今艺术界一个个顶着大师头衔的人,不学无术,招摇撞骗,带坏风气,误导青年人。刘老的秘籍之二是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多专多能。许多人号称大师,一生只有一二样画作拿出手。山水、花鸟,牡丹、菊花、梅花、竹子,刘朝波先生都能信手拈来,精彩纷呈。他的人物画不多,但每幅都是精品。多年前画的白石头像,已是大师水平。其三是其绘画神速,绘画速度是别人的三到五倍。画同一题材,同一规格的画,往往别的画家一幅还没完成,刘老已画好三四福了,并且都是精品。刘朝波的大作《送君一筐故土情》搭载神州十号遨游太空,创作时间也仅仅用了50分钟。为达沃斯论坛贵宾厅创作的巨作《春归祥和图》也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刘老说,一是他身体健康,行动敏捷,二是他长期出游,阅历丰富,三是他多年的磨练,绘画技术已经炉火纯青。其四是胸有成竹,不用打草稿。刘朝波先生胸有百万雄兵,心中装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和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千姿百态已深深烙印在他大脑中。为此,他踏遍祖国除青海和台湾外的万水千山,写生身影出现在黄昏和黎明的草原、大漠、高山、长城之上、黄河之边。厚积薄发,作画时才能胸有成竹,气定神闲。
作品之六
艺术成就
刘氏美学理念,结出了丰硕的艺术成果。刘朝波先生的艺术成就可以用三个四来概括。 一是指先生的作品四次入选文化部主办的大型书画活动,二是指先生的作品四次参加国际艺术展, 三是先生于2013年4月、2013年5月、2014年4月、2016年3月被邀请进中南海作画。先生的的巨幅《秋实》作品被中南海陈列收藏;先生2007年9月为世界达沃斯会议创作的巨幅国画《春归祥和图》悬挂在贵宾厅。先生作品《送君一筐故土情》,通过国家严格筛选被“神州十号”飞船搭载遨游太空,并被制成纪念邮票全国发行。享此殊荣者全国仅十位,山东仅先生一人。多年来,先生作品一直畅销不衰,民间收藏家更是不惜重金求购先生作品。
作品之七
尽管低调,刘朝波先生的盛名还是传遍世界,受到世人广泛认可。他在国际国内书画大展赛中曾获“国际金奖艺术家”、“跨世纪艺术名人”、“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中华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全国最具有收藏价值作品艺术家”、“百名中国书画名家”等殊荣。陈立夫先生为之题词,称其“名世真才”。作品及业绩载入《世界名人录》、《东方之子》、《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中国著名书画家百人作品集》、《山东书画家》等六十余部典籍中。
结语
大浪淘沙。真正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历经岁月洗礼,流芳百世,一个个伪学究假大师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刘朝波先生淡泊名利,一生潜心探索绘画艺术的真谛,只为把自己六七十年的艺术经验和探索留下记录,惠及世人。
如今八十有余的刘朝波先生精神矍铄,鹤发童颜,豪气冲天,笔耕不息。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自觉践行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手中巧夺天工的画笔描绘祖国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