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当下,呈现在大众视野中,点击率较高,活跃火爆的大家有约网站平台,是目前文学媒体的一支劲旅,不仅展示了一大批书画名家,也为我们平民百姓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 我在贵州的知青岁月 由于对文学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我和大家有约网主编王昕先生走到了一起,成为了良师益友。蒙王主编的抬爱,笔者的几篇文章在大家有约网上发表,在我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也交到许多文友,还收获了不少粉丝。可以说,我现在在写作方面的每一点提高和进步,都有王昕先生的功劳。由于读书少,文学底子薄,我的文学之路走得艰难曲折。认识王昕先生后,他认真帮我改稿子,手把手教我写作。虽然年已七十,人也不多聪明,但我勤学苦练,在王昕先生指导下,多读书,读好书,把他改过的稿子反复比较,认真学习,深入体会他写作的奥妙。几篇文章下来,朋友们再看我的文章,惊呼我的写作有了质的飞跃,开玩笑说我“几天不见成作家了”! 对党忠诚 与王主编相识以来,中肯的印象是愽大精深,才华横溢是恰如其份。笔者耳濡目染了王先生严谨老道、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从容淡定,一丝不苟。王昕先生对文学执著痴迷,三十年如一日,勤耕不辍。天赋异禀,勤奋刻苦,成就了王昕先生的文学梦。他总能处于对职业的敏感性和较深文学底蕴,发现好新闻,捕捉新信息,写出有深度的报道。他采访了众多全国著名作家和书画家,像赵德发、高振、黄忠、许长恩、吴业春、孙绪山、刘朝波、杜宝才、范敬增等,写出了多篇有分量的报道,反响强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王昕先生为人朴实厚道,平易近人,谦逊好学,文学作品精益求精,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在人生文学追梦的阳光路上,累并幸福着前行。他不仅关注大家名家,也走进基层,关注民生,挖掘草根英雄,采访平凡人的闪光点。柳编姐,沂蒙煎饼姐,济公模仿秀郭志强,三老麻麻,临沂市“十佳自强模范”、印章哥白云川……我深刻体会到王主编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意境和真正含义。真不亏为文学界的“拼命三郎”,“创作精英”。 与老伴一起寻访煎饼姐 和王主编相处合作中,他得知笔者曾在上海到沂蒙山区上山下乡的知青,到贵州的大山深处苗乡侗寨插队落户,工作后又来到沂蒙老区推广农业技术,在基层从事十年的宣传报道新闻写作,稿件象雪片般发往各宣传媒体,发表作品近千篇,《大岭镇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让科技在高效农业中唱好主角》、《情系绿色田园》、《让青春在这片土地上闪光》等,多次被评为先进信息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奖品和荣誉上百份的情况,王主编肃然起敬。他语重心长地说:“知青虽然是人生历练,更是一张闪光的名片,浓缩了那个年代跌宕人生,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现在许多岗位上都有知青的身影,知青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是的,作为一名曾经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我生在上海,在贵州学习生活过,最后扎根沂蒙山区,在乡镇农技工作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一个普通劳动者、一位普通共产党员对沂蒙精神的理解和坚守。 采访费县老教师李中随 在江西省的一位知青战友王金龙先生说:“看到您纪念母亲的文章,使我深为你的孝心与出色的文笔而感动。作为同时代的见证人之一,我们都深有同感。又读了你发表的煎饼姐的文章事迹与歌同播,让远在千里之外的读者也能从歌声中获得生活的乐趣,似乎也能闻到煎饼的香味……” 采访沂蒙煎饼姐 展现在大众面前的大家有约网站,在王昕先生精心运作下,网站向着高端化、精品化一流的文学媒体迈进。我们一众文学爱好者,聚集在大家有约网周围,正积聚势头,打点行装,以昂扬的斗志,矫健的步伐,迈步踏上新的征程。 采访赵德发老师 |